----------------------------加入會員,即贈五千點------------------

69娛樂網.png

目前分類:時事新聞 (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寶萊塢女星-1.jpg

正在台灣拍攝台灣旅遊電視特輯的寶萊塢知名電視女星喬蒂和麥潛德,近日在社交網站張貼在台暢遊的歡樂照片,

每張都吸引數十萬人按讚,讓更多印度人認識台灣美景。

交通部觀光局新加坡辦事處12日邀請6位寶萊塢男女明星赴台拍攝台灣旅遊電視特輯,

6位寶萊塢明星在台灣玩得不亦樂乎,其中在印度因電視連續劇和節目當紅的喬蒂(Surbhi Jyoti)和麥潛德(Kishwar Merchant),

更在instagram和推特(Twitter)張貼在台暢遊的照片。

其中,喬蒂張貼了她在花蓮外海賞鯨、花蓮太魯閣、台東布農部落戴上原住民女性帽飾、

在屏東海洋生物館和海豚接吻等照片,每張都吸引10幾萬到20多萬人按讚。

寶萊塢女星-2.jpg

麥潛德除了在instagram張貼多張在台旅遊照片外,也把部分照片張貼在推特上,

只見麥潛德與其他明星在花蓮太魯閣等台灣美景下開懷地笑,同樣吸引10多萬到20多萬粉絲按讚。

特別的是,喬蒂和麥潛德兩人分別在太魯閣紅色的長春橋上拍攝的照片,都是兩人張貼照片中按讚人數最多的,分別都超過20萬人次按讚。

由於這兩位大明星的照片在印度社群網路上引起關注,印度銷量最多的報紙「印度時報」(The Times ofIndia)的影劇網站,

也連續兩天刊登這些寶萊塢明星在台灣拍攝電視特輯的照片圖集,同樣吸引許多印度粉絲閱覽。

6位寶萊塢明星12天的行程,合計拜訪南投竹山紫南宮、日月潭、九族文化村、花蓮太魯閣、

遠雄海洋公園、台東布農部落、屏東海生館和墾丁、高雄義大世界、台北中正紀念堂、台北地下街、

光華商場和平溪等知名景點和購物地點,體驗賞鯨、飛行傘、漆彈、放天燈、無動力風帆和其他水上活動等各種精彩活動。

以印地語播出的台灣旅遊電視特輯,預定7月中旬首先在Youtube頻道上播出,

並陸續在印度前3大電視集團「今日電視集團」(TV Today Group)及ABP集團的全國性電視頻道播出。

文章標籤

正妹資訊小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外星人溝通.jpg

你相信這世界有外星人存在嗎?泰國日前舉辦一場外星人研討會,一名80歲的博士德哈諾姆(Theppanom Muangman)

竟在現場用手機和外星人進行對話,影片一上傳至網路,立刻引起熱烈討論。

據《曼谷椰子網》報導,80歲的德哈諾姆畢業於哈佛大學,以研究外星人而出名,現在是泰國心理研究院總監。

事情發生於去年12月中旬,曼谷當時正舉辦一場研討會,德哈諾姆聲稱能和外星人對話,便使用手機和對方對話。

德哈諾姆說:「我想讓不相信有外星人的人和你對話,請用火星文交談。」而手機裡傳來女翻譯的聲音:

「只有人類精英才能感覺到外星人,人類在不久後就會面臨嚴重災難,這是不可避免的。」這名女翻譯不斷切換泰語和火星文,

接著繼續說:「人類將逐漸死去,災難會繼續發生。」

最後,德哈諾姆要求外星人將幽浮停在會議廳外,民眾紛紛蜂擁而上,但所有人都沒看到外星人現身,但也有人說「可以感覺到他們的存在」。

文章標籤

正妹資訊小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6歲進哈佛.jpg

2歲開始閱讀,3歲達到6年級閱讀理解標準,之後連續3次跳級,16歲榮獲全美高中生最高榮譽總統學者獎,

並以滿分的SAT成績考入哈佛,同時被新英格蘭音樂學院錄取,攻讀鋼琴表演碩士學位……

這就是美國德州華裔少年天才潘暉諾(Patrick Pan)的成功之路。這令人艷羨的背後有什麼秘訣呢? 
「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

近日,潘暉諾及他的媽媽潘若莎參加了中國科學院大學「對話科學與藝術」座談會,並接受了大陸媒體採訪,與人們分享了這位天才少年成功的秘訣。 

潘暉諾2歲時就能夠閱讀了。媽媽儘可能滿足他的閱讀需求。她說:「每次去圖書館都會借20本書。」 

一些家長會一直這樣走下去,教孩子認字、背詩……但潘若莎覺得,對於潘暉諾這樣的孩子來說,「

知識並不是最重要的,知識的知識才是最重要的」,即不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

以心理學來解釋,這就是在試圖建立知識與知識之間的聯繫。 

在媽媽這樣的教導下,潘暉諾成了最愛問問題的學生,總是充滿好奇,不僅要學會老師教授的知識,

還要弄清楚這些知識是怎麼來的,以及為什麼會這樣。 

潘若莎說:正是因為懂得了「知識之間的聯繫」,兒子從小就比別的孩子做的事情多。與其說,

過人的聰慧使他連跳三級,不如說,這種「廣泛聯繫」的思維方式,使他對吸收知識充滿強烈的渴望,成了一大塊快樂的「海綿」。 
父母要做孩子成長的「土壤和空氣」

潘暉諾的成功,離不開媽媽的良苦用心和悉心教導。 

潘若莎總是在認真思考,對潘暉諾來說,什麼是更好的教育,並把自己思考的結果付諸實踐。 

她說:很多家長總抱怨孩子如何不好,其實是自己並沒有真正用心去做。她以鄰居家的孩子為例說,

鄰居抱怨自家的孩子不愛讀書。潘若莎試著把鄰居家孩子翻過的一本書仔細看了一遍,

並把書上有趣的內容拿出來和孩子一起聊。那個孩子聽了之後感到很新奇,隨後迫不及待地拿起這本書認真看了起來。 

潘若莎認為,孩子需要的是,父母把他們引到讀書這條路上去。現在的很多父母不停地給孩子買書,

恨不得將整個書店搬到家裡。其實這種行為是一種推卸責任,書都買了,再學不好就不是我的問題了。 

因此,潘若莎在教育兒子過程中,經常會問自己:「我這樣做,是為孩子好,還是為自己好?」 

她認為,要求和約束自己,比要求和約束孩子似乎更重要。因為父母不可能凡事都做得對,

要降低自己的失誤對孩子的影響,就需要在不斷約束自己的過程中,成為最有利於孩子成長的環境,做他們成長的「土壤和空氣」。 
勤學苦練

潘暉諾在音樂上也很有天賦。他3歲開始學鋼琴,7歲學小提琴,在休士頓青年交響樂團連續5年擔任首席小提琴手。

但他最喜歡的還是鋼琴,曾應邀在密蘇里大學等學校表演獨奏,也與眾多交響樂團合奏。 

「我覺得音樂是有聲音的數學。」潘暉諾學琴不久就對媽媽說出這番話。

大概得益於媽媽「知其然且必知其所以然」式的教育,潘暉諾的學琴之路也伴隨著思考。

他認為,音樂與數學一樣,是有規律的。正因為有普遍的規律,音樂才能打動那麼多人。

在他看來,音樂有兩重美,一是、來自規律,一是、來自隨性和感性。 

正是由於這種理性思考基礎上的熱愛,潘暉諾上中學後,仍然沒有放棄音樂。 

潘若莎說:在美國,9年級之後學習壓力是很大的,學生每天都要保證每次作業、每個項目準時呈交,

晚交了電腦就會自動減分。而丟掉一點分數,就會與好學校擦肩而過。即便在如此緊張的情況下,潘暉諾依然堅持每天練琴,一直持續到大學。 

潘暉諾說:他經常凌晨4、5點才睡,早上9點多就起床了,別人在鋼琴房裡看手機、看電腦、看臉書時,「我百分之百投入在鋼琴上」。 

愛迪生名言:「天才是1%的天分加99%的汗水」。但對於潘暉諾的例子而言,無疑還應加上媽媽的「理性引導」。 

文章標籤

正妹資訊小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